人物簡介
伊東浩司,男,日本田徑運動員。在1998年曼穀亞運會中,伊東浩司奪得了男子100米、200米和4㗱00米接力3枚金牌,並以10秒整(有人說9.99秒)的成績打破了10秒08的亞洲百米紀錄,榮膺第十三屆亞運會最佳運動員稱號。
曼穀亞運會100米奪冠
“很遺憾沒有跑進10秒,讓大家失望了。不過100米比賽能夠讓大家如此興奮,我依然十分高興。”奪得男子100米冠軍後,伊東浩司說道。
在男子100米半決賽,伊東浩司在沒有超風速的情況下跑出了10秒的好成績。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他在比賽中表現出的實力大大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亞洲人能不能突破10秒大關?”似乎答案就在眼前。今天的決賽,伊東浩司起跑稍慢,但他強勁的中途跑和衝刺依然甩開了所有對手,當電子計時屏上打出了10秒05的數字後,人們在祝賀之餘不由稍感遺憾。
28歲的伊東浩司正處於短跑運動員的黃金年齡。他在短距離跑項目上幾乎樣樣拿手,從60米到400米都有不錯的表現。
他在1998年世界田徑錦標賽上奪得200米第四名。在9月的日本亞運選拔賽上又以20秒16的成績創造了200米新的亞洲紀錄,並以10秒08的成績平了100米亞洲紀錄。這次亞運會,伊東浩司的目標很明確,他說,我就是衝著100米、200米和4㗱00米接力跑3枚金牌來的。“隻有衝出亞洲,才談得上躋身世界。”這是伊東浩司的心裏話。現在他已成為亞洲的代表。不過,伊東浩司對自己的實力看得很清楚。他的目標是在奧運會200米比賽中取得佳績。至於100米跑,他似乎對10秒的成績已經十分滿意了。
重要成績
⠂ ⠂ ⠂ ⠠1998年曼穀亞運會,奪得男子100米、200米和4㗱00米接力3 枚金牌,並以10秒整的成績打破了10秒08的亞洲百米紀錄。
伊東浩司現象的研究
國家體育科學研究所運動訓練研究室的李汀從事了十幾年短跑技術研究,他的觀點和餘教練相似。
李汀認為,短跑運動員訓練設備的缺乏和我國在短跑技術研究上投入少,也是短跑水平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在全速快跑中,大步長的能力取決於運動員快速力量水平。和世界級水平的運動員相比,中國運動員在快速力量訓練水平上欠缺很多。這不僅反映在短跑上,在其他項目上也是如此。就拿男排來說,個頭和人家差不多,為何就是沒人家跳得高呢?”李汀說。
“快速力量訓練水平跟訓練設備有著密切的關係。到韓國的訓練基地看一看,人家的設備多全。練習臀大肌的、腿部肌肉的,一件一件的,而咱們中國呢?設備器械少得可憐!”
李汀說:“沒有投入,沒有設備,怎麽能讓運動員去達到全身力量訓練的整體性呢?”
采訪中,李汀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他說,前蘇聯曾以1000個兒童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長大了跑得快的人,小時候也跑得快,而且短跑速度的遺傳性很高。
這個結果說明,在短跑運動員的選材上,特別要注意兒童時期有短跑秉賦的人。而在這一點上,基層體校的教練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問題是,目前全國基層體校教練的素質普遍不高,知識結構不健全。這樣一來,一方麵在選材上會出現漏洞;另一方麵,即使有了好苗子,卻由於教練基礎理論不夠,讓運動員練不得法,到了國家隊後,也難以改變了。
⠀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