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
據英國《金融時報》2月25日報道,由於全球最大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近期打擊非法出口,導致歐洲能源和運輸供應商對於棕櫚油的需求萎縮,交易商正為印尼棕櫚油供應過剩做準備。
審查趨嚴格
據了解,棕櫚油廣泛應用於巧克力棒、洗發水和生物燃料等領域,但因生產需大量砍伐雨林進而種植棕櫚樹,正受到各國政府日益嚴格的審查。
在印尼限製廢棄食用油和棕櫚油廢品出口後,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全球基準)交易的棕櫚油價格從去年12月份每噸逾5150令吉的30個月高點跌至今年1月的不到4200令吉。
這引發了原棕櫚油供應過剩的擔憂,因許多印尼生產商曾將過剩庫存拋售給尋求生物燃料的歐洲企業。
馬來西亞棕櫚油生產商森那美種植(現稱SD Guthrie)首席運營官阿沙德表示:“這項禁令對棕櫚油價格產生了影響。”
4年前,歐盟推動禁止企業使用來自砍伐過的林地生產的棕櫚油,該政策主要針對大量消耗生物燃料的企業。
從殼牌、BP等石油公司到福特、大眾等汽車製造商,再到漢莎航空等航司,各行業企業均使用生物燃料為卡車和飛機提供動力。
為抑製需求,歐盟向大型消費者提供激勵措施,鼓勵其購買廢食用油。
但部分亞洲出口商將原棕櫚油重新標注為廢食用油,或將廢油與新鮮油品混合,導致市場透明度下降。
生產商承壓
印尼貿易部估計,2019至2023年間,棕櫚油殘渣和廢食用油(兩大主要副產品)出口量增長21%。同期原棕櫚油出口量下降五分之一。
印尼貿易部的報告指出,由於某些進口國的環保和可持續性要求,近年來國際市場對廢食用油等廢棄原料需求激增。
印尼表示,他們計劃利用過剩的棕櫚油產能提振國內市場,要求生物燃料中棕櫚油摻混比例從35%提高至40%。
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奧斯卡ⷦ奅拉預計,該政策將幫助棕櫚油價格在1月“回調”後企穩回升,加之印尼和馬來西亞產量同比受限,價格將獲進一步支撐。他預測截至今年10月的年度周期(行業認定的種植、收獲和分銷周期),全球棕櫚油將出現供應短缺。
全球第二大生產國馬來西亞也表示,今年棕櫚油產量將受東南亞強降雨影響,導致近期價格回升至每噸4700林吉特。
但阿沙德認為,印尼消費者不太可能接受棕櫚油生物燃料價格高於普通柴油,政府也難以承擔所需補貼。生產商擔憂全球棕櫚油市場或麵臨進一步下行壓力。
美國原計劃今年推出拜登政府時期的稅收激勵政策,鼓勵生產交通清潔燃料。該政策擬為生產低碳燃料(包括棕櫚油廢料)的企業提供稅收抵免。然而,特朗普政府已推遲該計劃,並正在就可能的變化谘詢市場意見,包括將廢棄食用油排除在激勵計劃範圍之外。這可能迫使美國煉油商尋找替代品,加劇棕櫚油過剩並壓低價格。
在市場調整之際,歐盟計劃進一步收緊棕櫚油采購標準。從1月起,企業需證明其進口至歐洲的棕櫚油(用於食品、洗滌劑和化妝品等所有商品)並非產自砍伐過的林地。
棕櫚油生產商表示,提供符合歐盟新規的棕櫚油成本將大幅增加。“這將迫使生產商調整供應鏈”。
棕櫚油生產商在日漸加劇的環保壓力、市場準入與成本控製等問題間尋求平衡的難度日益加大,全球棕櫚油市場正麵臨供需重構的複雜局麵。未來棕櫚油市場能否實現再平衡,既取決於主產國的政策協同效應,也考驗著國際社會在能源轉型與生態保護間構建共識的能力。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评论
谷歌留痕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谷歌留痕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